一、展览主题
再见,延安:英国学者林迈可亲历的中国抗战(1937-1945)
See You, Yen’an! British Scholar Michael Lindsay atthe Sino-Japanese War (1937-1945)
史实图片展
二、展览目的
此次展览以林迈可家庭保存的第一手史料、照片为主,辅以其它历史档案资料,在纪念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杰出贡献的国际友人的同时,还原中国人民的抗战历史。
通过对分散的史料和图像的研究整理,使其能够更全面地呈现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真相。
使得“国际视野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这个跨学科的国际性研究项目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知。
通过对林迈可的个案研究,建立一个中国抗战历史研究的传播平台。
三、主题说明
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国际友人是以非共产党员的身份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他们的视角相对中立,个人经历独特,对参战各方评介更具说服力。英国学者林迈可(Michael Linsday, 1909-1994)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林迈可的夫人李效黎(Hsiao Li Lindsay, 1916-2010)是这样描述林迈可的:“我知道他(林迈可)帮游击队做事,是因为他亲眼看见他们在和可恶的日本兵作战,完全不是因为这些游击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缘故。对于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纠纷,他没有成见,因为那时他对这两个党都是开始接触、没有什么了解的。八路军军需奇缺,处境险恶,竟然还坚持作战,这一点迈可深受感动。他愿意尽力帮助这些誓死抗敌的军人。”
林迈可出生于英国的一个世代书香门第,1931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1937年,受北平燕京大学聘请,他成为最早把牛津大学导师制引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实践者之一。1937年12月,林迈可绕道美国,从加拿大温哥华乘船来到中国。与他同船来中国的还有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林迈可同情中国的反法西斯斗争,曾在沦陷后的北平秘密帮助中共地下党运送物资。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后,他携夫人逃离北平,在八路军的帮助下,进入晋察冀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林迈可一家先后在晋察冀和延安工作和生活,与中国抗日军民同甘苦、共患难。他培养了中国共产党敌后根据地的第一批无线电技术骨干和英文对外广播人员,主持建立了根据地之间的无线通讯网络,并协助建立起中共第一个国际传播通讯设备,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英文对外广播。中国抗战胜利后,林迈可夫妇于1945年11月取道重庆返回英国。从1950到1970年代,林迈可作为远东和中国问题专家活跃在英美学术界。
新中国成立后,林迈可夫妇两次访华,受到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接见。他并与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人如聂荣臻、吕正操、萧克等人有着很深的交往。将这批史料很好地发掘和呈现出来,有助于观众了解更为真实的中国抗战历史。
四、展览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5年7月1日至8日
地点:北京物资学院图书馆一层东北厅